改善水环境 提升幸福感

编者按:2021年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开展30周年。为贯彻习大大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约用水工作的决策部署,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全民节水,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节约用水宣传周特别报道,从水环境改善、再生水回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节水宣传教育等方面,先容一些城市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系统性推进节水的做法,让节水减排、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提升人民群众节水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水体清澈、绿树成荫,河里不时有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绿道上的人们三五成群,或结伴散步,或相约骑行……

在我国,湖南省常德市、江苏省苏州市等不少城市根据自身特色,通过实施水环境治理,使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成为市民休闲赏景的好去处,让市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治水成果。

构建良性水生态打造宜居幸福城

常德市城区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护城河、穿紫河两大主要内河贯穿江北城区。该市通过对护城河、屈原公园、滨湖公园、穿紫河等水体沿线驳岸实施海绵化改造,使沿岸植物生长茂盛、鲜花四季盛开,形态丰富的自然生态岸线、多样性的动植物生存环境共同构建了更加良性的水生态。如今的穿紫河上天水一色,傍水构建的城市生态景观,让市民在喧嚣的城市中感受鸟语花香,这条“绿腰带”为这座宜居之城增添一抹亮色。

在处理好穿紫河污染问题之后,常德市委、市政府又在沿岸修建了亲水平台、观光游船码头、河岸观景区、浮游岛,建立了鱼类、昆虫及水鸟生态圈,利用步行桥连接南北两岸,将穿紫河建设成城市中心的绿色公园,营造出“泛舟朗洲城,举杯邀司马”的意境。在长达11公里的穿紫河两岸,古街、古桥、古码头,再现常德古城风貌。璀璨的灯光,精彩绝伦的表演,凉爽的晚风,缓缓的河水,历经沧桑的穿紫河俨然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碧一城山水道洋城繁华

广东省广州市依水而建、伴水而生、因水而美,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碧道蜿蜒的美好画卷令人神往。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系统发力,在治水1.0(截污纳管)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治水2.0版本(源头治理)、3.0版本(清污分流、提质增效)各项工作,并开启治水4.0版本——碧道建设新篇章,让精美碧道焕发城市发展新活力,大批河湖呈现水清岸绿的怡人景观。

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大大生态文明思想和习大大总书记视察广州时提出的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等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去处”决策部署,高起点高质量全面开展碧道建设,因地制宜统筹治水治岸治城,努力实现河道水岸像“海绵”一样有弹性、像城市“心肺”一样会呼吸,让群众共享治水成果。

目前,广州市已建成省、市级碧道共530公里,鸭洞河碧道、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等已成为市民游玩打卡的网红景点,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岭南水乡景象。同时,依托广州北树南网水系格局,创新性地提出“广州碧道十条”“八道三带、综合治理”等原则,丰富碧道建设内涵,通过塑造溪—涌—河—江—海多层次碧道网络,着力构建三纵三横、通山达海的广州新六脉,营造宜居生活圈、水岸公园带、碧道风景画、河湖生命体的碧道“羊城四境”,绘就岭南碧道“千里长卷,最美广州”的幸福蓝图,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将水学问遗产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有机结合

江苏省苏州市是长三角地区典型的平原河网城市,水资源充沛。水之于苏州,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更是贯穿2500多年历史人文的脉络。

在环古城河水系综合治理中,苏州市注重将水学问遗产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有机结合,吸纳水学问遗产蕴藏的治水理念、学问脉络,将建筑、道路、河道、绿地公园等与水相关的元素串连起来,构成了层次丰富、互相呼应的连续空间,让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学问风貌更为鲜明生动。

苏州市通过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建设、环古城河绿色长廊建设和环古城河景观带建设,实施一系列水环境提升工程。通过水岸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使古城区水质得到持续提升,重现了环古城河风貌保护带应有的东方水城美景,为市民和游客零距离亲近苏州大运河这一世界学问遗产提供了新的“网红打卡地”。以清水为古城历史遗产的理念,大力打造平江历史片区“零直排区”和清水河道,区内十多条河道透明度1.4米,呈现了清水绿岸美景。

实施生态修复释放城市活力

山东省青州市以城市现有河流、沟溪、湖库、湿地等水体为基础,合理制订城市水系保护与修复方案,通过采取河道疏浚、岸坡修复、植物配置、生态引蓄等生态治理措施,开展生态修复,改善河道环境,先后实施了南阳河、北阳河、弥河、茅津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其中,南阳河综合治理工程,以“生态、自然、亲水”为设计理念,以“学问与商业”为灵魂,完成河道疏浚、两岸改造、景观建设等综合治理及开发工程,形成水系32.5公里、绿化面积2.8平方公里,使南阳河风景区成为集防洪排涝、蓄补水源、生态调节、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景观长廊。同时,对北阳河8.6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采取生态驳岸、透水铺装等治理措施,提高了河道的引排水能力,改善了河道水生态环境状况。

青州市通过实施城市水系保护和生态修复,城市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节水型城市等50多项国家级荣誉。

相关内容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2021.jujing.com.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0703.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2021.jujing.com.cn/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